歷史上有一條赫赫有名的商路,叫做“絲綢之路”,絲綢之路遍及歐亞大陸甚至包括北非和東非在內的長途商業貿易和文化交流線路,而與絲綢之路形成對比的是南方的茶馬古道。
“茶馬古道”源于古代的“茶馬互市”,“茶馬互市”出現在唐朝,成為定制是在宋朝,當時宋朝為維護邊疆安全,為防止邊疆少數民族用賣馬的銅錢鑄造兵器,造成邊疆安全威脅,因此改為最初的以物換物的交易形式。在當時由于藏族的生活環境等原因,對于茶葉特別依賴,因此就形成了“茶馬互市”。
茶馬古道是一條商貿之路,更是歷史文化的載體,他充當著傳播中國古代文明的通道。它是云南、四川與西藏之間的古代貿易通道,由于是用川、滇的茶葉與西藏的馬匹、藥材交易,以馬幫運輸,故稱“茶馬古道”。“茶馬古道”連接川滇藏,延伸入不丹、錫金、尼泊爾、印度境內,直到抵達西亞、西非紅海岸。根據現有的古文物及歷史文獻資料,早在漢唐時,這條以馬幫運茶為主要特征的古道就發揮作用了。抗日戰爭中,當沿海淪陷和滇緬公路被日寇截斷之后,“茶馬古道”成為中國當時唯一的陸路國際通道。
1957年后,國家修通了滇藏、中鄉公路,各種物資、生活必需品香煙、茶葉、糖、布匹等源源不斷地通過昌都運往西藏地區。改善了茶馬古道人背畜馱的落后狀況。
1、昌都境內現時主要的交通干線及走向有:
1)川藏公路東起成都市紅牌樓,經雅安、天全、滬定、康定、新都橋、乾寧、道孚、爐霍、甘孜、馬尼干戈、德格、崗托、江達、妥壩、昌都、邦達至拉薩,全長2415公里。
2)國道318線與川藏公路同道新都橋后分合,經理塘、巴塘、竹巴籠、芒康、左貢、邦達至拉薩。從成都至拉薩長2136公里。
3)國道317線與川藏公路同道昌都后分合,經類烏齊、丁青、巴青、索縣、那曲至拉薩。由成都至拉薩,長2356公里。
4)國道214線由鹽井到芒康后與318線重合至邦達分開,經昌都、類烏齊、多普瑪至青海囊謙。鹽井至多普瑪,長449公里。
5)省道303線由邦達經洛隆、邊壩、沙丁、比如、那曲至拉薩。
2、“兩橫一縱”的交通格局,基本形成“干”字形的現代“茶馬古道”。
1) “兩橫”:一是北線G317,由四川的德格——江達——昌都——類烏齊——丁青——巴青——那曲——拉薩;二是南線G318,由四川的巴塘——芒康——左貢——八宿——波密——拉薩。
2)“一縱”:G2I4線,由云南的德欽——芒康——左貢——昌都——類烏齊——青海的囊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