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臺山碧玉連環、山谷幽邃、溪流潺潺、樹木蔥蘢,四季云霧繚繞。天臺建縣近1800年,因境內的天臺山而得名。天臺的名山名水名茶名寺串聯起來,形成了一條幽、秀、奇、清、潤、樸的茶鄉古道,為中華旅游文化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天臺山素有“佛宗道源天臺山、帝苑仙漿云霧茶”之譽。佛教源自印度,東漢永平年間傳入我國。陳隋年間,智者大師率眾弟子在天臺山講經弘法時,倡導戒酒飲茶,坐禪論道,從此僧人就在寺院周圍開始人工種植茶葉。東漢時,著名道家葛玄上天臺山拜左慈為師學道,曾在華頂開辟茶園。華頂歸云洞前的“葛玄茗圃”成為“江南茶祖”。
我國茶種遠播海外源頭之一的天臺山,亦有“韓日茶源”之稱。唐貞元二十年(804年),日本高僧最澄上天臺山學佛,翌年回國時帶回茶種播于京都比睿山麓(今池上茶園),成為日本種茶之始。宋乾道四年(1168年)和淳熙十四年(1187年),被譽為日本茶祖的榮西禪師兩次上天臺山求法,全面考察了種茶、制茶技術,飲茶習俗和以茶供佛的儀式等。宋紹熙二年(1191年),榮西學成歸國時,還帶去大量天臺山茶種,并于次年著成日本第一本茶書《喫茶養生記》,為此后形成的日本茶道文化奠定了基礎。
天臺山云霧茶始于漢,興于唐,盛于宋,歷史悠久,聞名遐邇。此茶沐雨露于千仞,聆梵語于朝夕,納東海之靈氣,吸日月之精華,終成極品。其白毫顯露、色澤翠綠的外形與香高持久、濃厚鮮爽的品味,被譽為“佛天雨露、帝苑仙漿”,沏泡一杯云霧茶細品慢嚼,使人遁入物我兩忘、天人合一之境,引得古今無數文人騷客沉醉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