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家鄉淄博曾見過一把仿古茗壺,壺上刻有書畫大師吳昌碩的楷書:“誦〈秋水篇〉,試中冷泉,青山白云吾周旋。”還有吳大師的紅印一方。把玩此壺,回味大師的題字,再聞著茶香,自有一番雅趣。
這種融香茶、雅壺、書畫為一體的獨特的茶壺文化,歷史悠久。唐代茶圣陸羽說:“岳瓷益青,青則益茶。茶做紅白之色,洪洲瓷褐,茶色黑,悉不益茶。”說出了茶與茶具的相得益彰的關系。他說青色茶碗勝過白色茶碗,因它能增進茶湯色澤,收到相映成趣的效果。到了宋代,紫砂茶具大行其道,同時,紫砂茶壺也把壺文化推到極致。文人墨客們在品茶之余,把書畫融進了茶壺,茶壺文化遂成了宋代紫砂茶壺的一大特色。當時的范仲淹、歐陽修、王安石、蘇軾、黃庭堅等著名文人,皆寫出大量的關于茶與茶具關系的茶詩、茶畫,使茶壺文化成為一支奇葩。
縱觀中國茶壺文化的發展,使我們更加清楚地看到,中國茶文化是一種高雅的文化,同時,也是老百姓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