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薩不止有大米,有海鮮,更重要的是她有內地見不到也更就品味不到的——甜茶。
甜茶自尼泊爾、印度一帶傳入西藏,具體時間不可考。以紗布包裹紅磚茶或直接將其放入沸騰的水壺中,取適量奶粉到入開水里,再煮片刻,一壺帶著奶香和茶葉香味兒的甜茶出爐了。
說起來簡單,但真正把甜茶做得夠味確實需要一番功夫。這與用料有關,奶粉的質量,紅磚茶的品質,合適的火候,都決定著甜茶的味道。在西藏,許多人家每天都會熬上兩個八磅大小的暖瓶的甜茶。早晨,中午,晚上間或飲用。據中國傳統醫學講,每個地方的風俗,尤其是飲食文化,對當地居民的健康有著獨特的保健作用。甜茶也是如此,它清肝火,利尿,有助于新陳代謝,是高原養生必備飲品。(呵呵,有做廣告的嫌疑了。)
我酷愛喝甜茶,每次到藏族家中,必定一杯接一被地“豪飲”,而熱情好客的藏族人見到我的舉動更是不停地為我斟滿茶杯內的甜茶。久而久之,我竟也能品嘗出不同甜茶的檔次了,誰家的好喝,誰家的淡味,一品即知。不同地域的甜茶有著不同的做法,味道自然有了差別。比如,那曲、阿里地區屬牧業地區,牦牛多,酥油多,氣候干燥,僅僅喝這種奶粉做的甜茶是不行的,要在里面加上少許的酥油,攪拌使之溶解,再細斟酌,那濃濃的奶香滋潤五臟六腑,喝下去,煞是過癮。
拉薩有許多的甜茶館,以買甜茶為主業,也買酥油茶和藏餐。在當地一些老字號的甜茶館名氣不啻于在內地提起什么大牌的酒樓,名氣響當當。首屈一指的當然要數“革命”了。這家甜茶館就叫“革命”甜茶館。建國后不久就開張了,從名字上就窺見一斑其歷史悠久了。位于江蘇路上的這家茶館,在一棟老式的石頭房子內,室內百余平方大小,進屋須下兩級臺階,因室內光線昏暗,不熟悉情況的人,往往會一腳踩空了。茶館地面是用一般的沙土鋪平了的,因為經常會有甜茶灑下來,地面浸潤著油膩的感覺。甜茶價格不貴,大瓶的五元,小瓶的三元,多年來一直這個價兒。
來這里的多是老主顧,三五成群,坐在長條凳上,隔著方桌有說有笑,整個甜茶館內氣氛非常融洽,那感覺,便如一杯暖暖的洋溢奶香的甜茶。
這是西藏的老字號,去外來的商人在八角街開設的甜茶館里品一品異國情調的甜茶,是種欣賞,別有風趣。電視劇《死不瞑目》中,陸毅在西藏那段戲中,有個片段,說是陸毅在八角街給內地打電話,送情報。那個電話亭就在八角街上,而我要說的那家尼泊爾人開的叫做“雪域”的甜茶館就在此電話廳不遠處了。
這完全是一個充滿異域風情的甜茶館了。室內的木制桌椅古色古香,屋頂懸掛由藏紙制成印著唐卡圖案的燈籠,茶館的一角是世界各地的游客在這里的留言和拍照,當然也賣游客自己拍攝的照片。顧客八成以上是國外游客,操著各國的語言,輕聲交談,窗外是八角街的轉經路,有善男信女和游客如織如梭朝著一個方向涌動。
這兒的西餐尤其正宗,牛排等西式餐點味道十分純正。就連餐廳的藏族服務小姐都是用英文來記顧客的菜單的。這里的甜茶真的精致。不用紅磚茶了,用的是立頓紅茶一類的精品的紅茶作原料,同時在茶里加入了新鮮的牛奶,用小茶壺盛裝,小茶杯啜飲。味道是不消說的了,我只是嫌他把茶葉熬得太久,淡化了牛奶的天然香味了。
中國的茶文化源遠流長,“揚子江心水,蒙山頂上茶”,從采茶的處子之手,到煮茶的柴火,講究得淋漓盡致。可對著塞外的洋溢著藏民族風俗情調的茶文化還真的記錄得缺失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