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田珍就在她們當地小有名氣了。那時26歲的田珍只是平利縣長安鎮中壩村一個通過種茶致富的“小女子”。資本是80畝絞股藍,40畝青茶園。光環是全省“優秀農民”。
“現在田珍的榮譽可就多了!”鎮黨委副書記劉勇介紹道:“有團中央、農業部命名的‘全國農村青年創業致富帶頭人’,縣十大杰出青年,市人大代表……”劉勇顯得很自豪,“當然,最大的變化,還是她在種植規模和經營理念上所發生的變化。”
最先的變化,是她商品茶的外包裝。3年前她還是塑料袋、粗紙盒,而今天標有“田珍茶廠”字樣的“女媧銀峰”、“絞股藍”的內外四重包裝,完全可以自由出入國內最高檔的茶葉市場。“不提升檔次,茶葉走不出去;提升以后,茶葉不僅走了出去,而且附加值還增加了一大塊。”田珍靦腆地說。
在田珍的“后場”,記者發現,原來的土設備已無了蹤影,各種各樣的新設備已成為“后場”的新主人。里面有各種型號的殺青機、烘焙機、揉捻機……在介紹“振動理條機”時,田珍向記者特別強調道:“這是專門用于制作高檔茶葉的設備,只可惜我們原訂了兩臺只來了一臺,現在這種設備非常緊俏。”記者發現,所有的設備都是清一色品牌——上洋機械。田珍說,浙江的“上洋機械”是目前國內最好的茶葉機械。
田珍的另一變化是她的種植重心發生了轉移。她現在的種植規模和比例是:絞股藍30畝,青茶園200畝。利潤和前景都非常好的青茶園的面積一下子增長了160畝。“田珍現在雖然只是我們鎮上的一個中等茶戶”,劉勇說,“但她是三年三大步,2004年產值是10萬元,2005年是40萬元,今年保守地說至少也在60萬元。”
如今田珍的想法可多了。“現在的當務之急,是把一幢剛剛買下的臨街建筑改裝成一個茶樓,把它作為未來展示自己產品的一個窗口。”她說,“如果兩年后你們還能來,我相信你們便能夠看到更大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