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計劃經濟,還是市場經濟,認認真真地把西湖龍井茶做好,是最要緊、最根本的。”這是浙江杭州龍發茶葉有限公司總經理應祖發20多年來與西湖龍井茶打交道而得到的最大感悟。
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楊梅嶺村人,這一帶原是西湖龍井極品貢茶“獅”字號產地,目前又是精品西湖龍井茶的核心產區,種茶、炒茶,賣茶,曾是當地農民千百年來的安身立命之本。生在茶區,長在茶區的他,耳濡目染,自然與西湖龍井茶有著一種特殊的緣分。
西湖龍井茶好喝,可是西湖龍井茶的炒制很難,采摘、攤放等等工序都有講究,抖、搭、甩、壓、磨等共有12道手法又要因茶勢而變,一氣呵成。西湖區的許多老茶農都說,西湖龍井茶的炒制,靠的就是這種感覺。這也是西湖龍井茶能歷經千年、長盛不衰的根本原因。
尤其是近20多年來,西湖龍井茶經歷了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的轉軌,龍井茶———西湖龍井茶———原產地保護———劃界定樁二維條碼標志等,可各類假冒、仿制的事件仍是屢屢發生,雖給西湖龍井茶的聲譽帶來了極大的沖擊,可因為西湖龍井茶所特有的制作工藝和口感始終是獨此一家,極易辨別。因此,正宗的西湖龍井茶在消費市場上,仍然受到許多茶人的追捧,這種獨有的口感和精湛的制作技藝已成為抵御一切假冒、仿冒西湖龍井茶最堅固的防線。
對此,已是評茶師的應祖發不以為然:“土生土長,會炒西湖龍井茶應該是天生的。”他還認為,在如今的市場經濟中,西湖龍井茶的傳人,只會炒茶已經不夠了。
十幾年前,他還有過一段如此的“經歷”。1995年春,應祖發到上海“茶博會”去看看,于“茶博會”附近的一家茶行見到有人在賣“假西湖龍井”,不免插了幾句嘴,卻被一大群圍觀的人嘲笑為“外行人”。
其實,這種相類似的“笑話”,西湖龍井茶產區的許多茶農都遇到過。為此,許多當地茶農紛紛自發地開設了各種形式的茶行、茶葉商店,打出了產地直銷的牌子。
1997年,楊梅嶺村的應祖發也聯合了幾個志同道合的當地村民,成立了一家茶葉公司———杭州龍發茶葉有限公司。而作為一個西湖龍井茶的新傳人,這位摸爬滾打了多年的中年漢子,除承襲了父輩們的勤勉和執著之外,還具有更多的市場意識和產業意識。與眾不同的是,這家茶葉公司不光是賣西湖龍井茶,同時還是生產西湖龍井茶的,有自己注冊的“六和”牌商標。
有茶園基地,有加工設施,有廠房,有商店,就有了發展的起點,世世代代的茶農,在市場經濟的新形勢下,開始了從茶農到茶商的角色轉換,而始終不變的,是一個農民務實、認真的秉性。杭州是一個知名的旅游城市,常有一些外地游客要買點西湖龍井茶帶回去,也有一些茶行趁機把外地茶葉當成“西湖龍井茶”賣出去,牟取暴利。
對此,應祖發不為所動:“‘茶為國飲,杭為茶都’,要靠企業和政府一起去做,我們不能去賣假,企業的發展更不能靠這個。”堅持誠信終于有了回報,杭州龍發茶葉有限公司逐步在茶界站穩了腳跟,短短幾年,營業收入從當時的幾十萬元增加到如今的500多萬元。2005年3月,經有關部門的推薦、評審,杭州西湖區龍井茶產業協會為杭州龍發茶葉有限公司平海路門市部授“西湖龍井茶專賣店”牌匾,這是目前國內最權威的西湖龍井茶專賣標志,在全國僅有30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