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聰明難,胡涂難,由聰明而轉入胡涂更難。放一著,退一步,當下心安,非圖后來福報也。」這是「難得胡涂」鄭板橋的人生哲學,這段話充分傳達出鄭板橋落拓不羈的豁達性格,也是民間流傳最廣,最為人熟知的一段話。鄭板橋將其豐富的人生閱歷,在他的詩書畫中做一完整的呈現。
維持家計 揚州賣畫
鄭板橋生于康熙三十二年(公元1693年)年,字克柔,自號板橋道人,江蘇興化人,是清代著名書畫家、文學家。他自幼穎悟,資質過人,父親鄭之本是位安貧樂道的私塾老師,鄭板橋自小接受父親啟蒙。康熙五十年(公元1711年)十九歲的鄭板橋參加縣學考試,考中了秀才。然而「秀才」只是讀書人最起碼的頭銜,在地方上雖風光,但對實質的生活并沒有什么幫助。
二十三歲的鄭板橋在父親的安排下,娶了同鄉的徐氏為妻,次年女兒出世,使原本貧困的生活,更加拮據,為維持家計,于是到揚州賣字畫。揚州風景怡人,歌舞升平,是當時最繁華的都市,常有富商巨賈出入其間,是個賣字畫的好地方。鄭板橋的書畫,如清張維屏在《松軒隨筆》評道:「板橋大令有三絕:曰畫,曰書,曰詩。三絕之中有三真:曰真氣,曰真意,曰真趣。」然而盡管風格獨特,別具一格,但是由于鄭板橋當時名氣不大,因此賣價不高。不過他卻在此地結識了不少志同道合的朋友,其中他與金農、羅聘、李方膺、汪士慎、高翔、黃慎、李鱔等人,豪放不羈、野逸畸形,且皆以善畫而流寓揚州,遂被稱為「揚州八怪」。
二十年前舊板橋
雍正十年(公元1732年),全國各省舉行「鄉試」,原本無意仕途的他,迫于生活的窘困,不得不以不惑之年,參加鄉試,結果一試中舉。后來又在友人程羽宸的資助下,赴焦山讀書,經過三年苦讀,通過會試、殿試,干隆元年(公元1736年)中進士,雖然已經四十四歲「高齡」,但也算是揚眉吐氣了。接著他頂著「進士第」的光環重回揚州,此際的揚州沒變,鄭板橋沒變,只是揚州市儈們對鄭板橋的看法變了,他的字、他的畫、他的詩詞,突然間都成了無價的墨寶。為此,板橋特地刻了兩個章:「康熙秀才、雍正舉人、干隆進士」、「二十年前舊板橋」,蓋在每幅字畫上,用以諷刺那些不懂藝術,卻又喜歡附庸風雅的暴發戶。
書法六分半 畫藝攻蘭竹
鄭板橋自云:「字學漢魏,崔蔡鐘繇;古碑斷碣,刻意搜求。」但主張「十分學七要拋三,各有靈苗各有探。」書畫雖然要向古人學習,卻不能完全模仿,必須要有自己的風格。他稱自己的書法為「六分半」書,因為我國正統隸書,稱為「八分書」,而鄭板橋認為他的隸書不完全合乎隸書體例,因此只配稱為「六分半」書,當中含著謙虛、自嘲的意味,其實這是一種楷隸為主,兼揉草書的新體書法,乃是為擺脫古人窠臼的一種突破與創新,不怕別人笑他的字是「亂石鋪街」。至于畫藝,鄭板橋擅長花卉木石,尤長于蘭竹,所畫蘭竹,盡脫時習,秀勁絕倫。
三絕詩書畫 一官歸去來
干隆七年(公元1742年),他奉命派任山東范縣縣令,干隆十一年(公元1746年)調任山東濰縣,次年濰縣因連年大旱而鬧饑荒,鄭板橋展開一連串愛民的賑災措施,這些措施讓富紳大賈無利可圖而大為不滿,有人密告他謊報災情,將賑銀中飽私囊,雖未被開罪,卻讓鄭板橋看透了仕途的爾虞我詐。干隆十三年(公元1748年)他辭官歸里,在《畫竹別濰縣紳士民》上題詩︰「烏紗擲去不為官,囊橐蕭蕭兩袖寒;寫取一枝清瘦竹,秋風江上作漁竿。」以詩明志,從此不再為五斗米折腰。
罷官后的鄭板橋,重回揚州當畫師,他在畫竹上題詩:「二十年前載酒瓶,春風倚醉竹西亭;而今再種揚州竹,依舊淮南一片青。」詩中反映出他對揚州的眷戀與返回的興奮心情。鄭板橋名滿天下,晚年畫藝更加精進圓熟,因此求畫、索畫的人愈來愈多,讓他窮于應付,后來不得已聽從老友拙公和尚的建議,自書潤例,如此一來既可靠作畫維持生計,又能杜絕無端的干擾。其《潤筆小卷》寫道:「大幅六兩,中幅四兩,小幅二兩,書條對聯一兩,扇子斗方五錢。凡送禮食物,總不如白銀為妙,蓋公所送,未必弟之所好也。若送現銀,則中心喜樂,書畫皆佳。禮物既屬糾纏,賒欠尤恐賴賬,年老神倦,不能陪諸子作無益語言也。」接著又寫道:「畫竹多于買竹錢,紙高六尺價三千;任渠話舊論交接,只當秋風過耳邊。」下署名:「干隆己卯 拙公和尚屬書謝客 板橋鄭燮。」這個「價目表」,說得直截了當,毫不虛偽,真是令人拍案叫絕,由此也可看出板橋的真性情。
茶詩茶聯 反映人生
鄭板橋卒于干隆三十年(公元1765年),在「人生七十古來稀」的古代,活了七十三歲「高壽」,有人以為和他喜歡喝茶有關,鄭板橋一生中也做過許多茶聯、茶詩。「白菜青鹽粘子飯,瓦壺天水菊花茶。」將粗茶淡飯的清貧生活寫得生動,這正是他的生活與人生觀的寫照。此外鄭板橋所向往的生活也可從茶詩中窺出端倪,《題畫》:「茅屋一間,新篁數竿,雪白紙窗,微浸綠色。此時獨坐其中,一盞雨前茶,一方端硯石,一張宣州紙,幾筆折枝花,朋友來至,風聲竹響,愈喧愈靜。」又如:「不風不雨正清和,翠竹亭亭好節柯。最愛晚涼佳客至,一壺新茗泡松蘿。」對鄭板橋而言,這種「寒夜客來」、「書畫相伴」的生活,已是人生至樂。
題畫詠物 個性分明
鄭板橋的題畫詠物詩,寫來入木三分。他曾在壺上銘題,寫道:「嘴尖肚大耳偏高,才免饑寒便自豪;量小不堪容大物,兩三寸水起波濤。」將茶壺與人做模擬,既寫茶壺,又喻人性,寫來既幽默又諷刺。《題竹》:「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一則寫竹,一則正反映出他百折不撓,不向命運低頭的堅強意志。《畫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若要不瘦又不俗,除非天天筍炒肉。」此乃引申東坡:「無竹令人俗,無肉令人瘦。」的句子,由此可見鄭板橋俏皮、戲謔的一面。
流傳軼事 詼諧逗趣
民間流傳一則鄭板橋詼諧風趣的軼事:有一次他造訪了一間寺廟,寺廟住持并不認識他,見他相貌平常,因此隨意說了句:「坐。」對侍者說:「茶。」交談時,發覺他談吐不俗,因而心生敬意,于是改口說:「請坐。」吩咐侍者說:「奉茶。」后來住持得知他就是大名鼎鼎的鄭板橋時,態度大變,必恭必敬地說:「請上坐。」連忙叫侍者:「奉好茶。」當鄭板橋欲離去時,住持請鄭板橋題字留念,當侍者奉上筆硯,只見鄭板橋不加思索的寫下了:「坐,請坐,請上坐。茶,奉茶,奉好茶。」住持原先還滿心歡喜,但仔細一想,才知被板橋愚弄了。
相傳鄭板橋曾自己發明一種木屐,前后齒是活動可以拆卸的,鄭板橋常在上坡時,去其前齒;下坡時則去其后齒,如此不管上山、下山都如履平地,健步如飛。如此獨樹一幟的言行舉止,真不愧為揚州八怪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