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鄉(xiāng)草[Lixiangcao] 茶葉的俗稱。清道光末年,粵商在荊莞一帶大量收購紅茶外銷,因此四山俱種茶,山民借以為業(yè)。所制均采嫩葉在
茗柯[Mingke] 茶樹枝干。文學著作中比喻語言簡短,文風樸實。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賞譽》:簡文云:劉尹(劉惔)茗柯有實理。注
老婆茶[Laopocha] 舊時浙江茶葉俗名。流傳于寧波一帶,指立夏節(jié)采制的茶。清光緒《鄞縣志?歲時》:清明后,近山婦女結(jié)伴采茶,以
茶樓有一個舊稱,叫二厘館。原來,茶樓的前身,有如江南地區(qū)的茶肆,設備簡陋,只擺幾張桌子、條凳,供人們歇腳之用,供應的食物
茶塢[Tea valley] 亦稱茗塢。種茶的山塢。唐代皮日休《茶中雜詠?茶塢》:間尋堯氏山.遂入深茶塢。種荈已成園,栽葭寧記畝。羅隱
郵票是紀念歷史極具價值的收藏品,它記錄了中國歷史的重要時刻,也記錄了中華文明,茶葉郵票反映葉的種植、生產(chǎn)與收獲,茶葉的運
茶軒 [Tea corridor]①用作飲茶的有窗廊屋。唐代秦系《山中贈張正則評事》詩:山茶邀上客,桂實落前軒。唐代貫休《避地昆陵寒月
茗舍[Tea house] 即茶舍。清晝、崔子向、陸士修《渚山春暮會顧丞茗舍聯(lián)句》:誰是惜暮人,相攜送春日。因君過茗舍,留客開蘭室。
茶舍 [Tea house]①唐代宜興采造貢茶處。《宜興縣志》:茶舍,舊在罨畫溪,去湖汶一里。唐代李棲筠守常州,有僧獻陽羨佳茗,陸羽
酪奴[Laonu] 茶湯的別稱。南北朝時,北魏人不習慣飲茶,而好奶酪,戲稱茶為酪奴,即酪漿的奴婢。北魏楊街之《洛陽伽藍記》:(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