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日照因“藍天、碧海、金沙灘”而富有魅力,又因盛產綠茶而聲名遠揚,是我國江北最大的產茶區,現有茶園面積15萬畝,開采茶園茶葉總產量近7000噸,總收入近5億元。近年來,日照市堅持把茶葉生產作為種植業結構調整的一項重要內容來抓,不斷培植壯大綠茶特色產業,有力地促進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據日照市農業局局長孔憲斌介紹,近年來日照市在農業領域全面發力茶葉,取得了一些成績。一是管理方式科學化。各級農業部門通過組織茶葉科研攻關,先后取得了30余項科研成果,并建立了茶葉生態示范基地,推廣了名優茶葉綜合生產、機制名優茶、茶樹設施栽培、茶樹良種生產、無公害茶葉生產、茶葉保鮮等關鍵性技術,取得了良好的經濟、生態和社會效益。二是競爭理念名優化。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借鑒南方茶區經驗,組織開展了名優茶的研制開發,已開發出扁平形、卷曲形、針型等多種形狀的名優茶,涌現出碧波、雪青、浮來青等一批名牌產品。全市累計獲得省級和國家級各種獎項140余次,榮獲中國馳名商標1個,山東省著名商標3個,山東名牌4個。三是生產要求安全化。連續8年承擔并組織實施了“10萬畝放心茶基地”建設項目,無公害茶葉生產水平明顯提高。農業部茶葉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對日照連續5年進行抽檢,茶葉合格率達到96.7%。目前,全市已有60家茶葉加工企業獲得QS認證,3家企業獲得無公害農產品認證,2家企業獲得綠色食品認證,3家企業通過ISO9001質量體系認證。全市涉及茶葉生產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已發展到13家。四是加工工藝機械化。在政府和市場的雙重推動下,茶葉加工企業迅速發展,改變了原來“家家炒茶、戶戶冒煙”的小作坊生產方式,提高了名優茶葉產量、質量。2009年全市各類茶葉加工企業達到200余家,其中市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16家,年加工能力在5噸以上的企業達到73家。五是市場開拓多元化。通過“搭臺唱戲”、“借水行舟”等方式,不斷擴大日照綠茶的知名度。先后舉辦了三屆中國日照茶博覽會,承辦了全國性茶樹良種、茶葉生產技術培訓、全省茶葉質量評比等會議,部分茶葉企業在青島、濟南、北京等大中城市設立經銷處200余處,個別品牌進入了北京"老舍茶館"等著名的茶葉消費場所,日照綠茶外銷量已占總產量的70%以上。
南茶北引以來,得天獨厚的土壤和氣候條件讓日照嘗到了綠茶帶來的巨大收益。目前,山東省茶葉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日照市茶葉科技研究所都已經在日照成立,正在籌建的山東省茶葉學會也將不日落戶日照,還有不久前成立的北方茶產業技術創新聯盟,這些單位對于提升日照茶產業的創新能力,提高日照茶產業技術水平和綜合競爭力必將發揮積極的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