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制于云南下關,故又名下關沱茶。產制歷史悠久,早在明代(1368-1644)謝肇制的《滇略》一書中有“士庶用皆普茶也,蒸而團之”的記載。普茶指普洱茶,說明當時已有將散茶蒸后,加工揉制,壓縮體積,便于攜帶的壓制茶了。
沱茶名稱的由來,沱是由團轉化而來,有說由于過去運銷四川沱江一帶,故而得名。不論說法如何,但可以推定,沱茶是云南茶中相當古老的制品,早就暢銷省內外?,F代形狀的云南沱茶創制于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至今已有八十多年的歷史,是由思茅地區景谷縣所謂“姑娘茶”(又叫私房茶)演變而成現代沱茶的形狀。
清代末葉,云南茶葉集散市場逐漸轉移到交通方便、工商業發達的下關。下關永昌祥、復春和等茶商改團茶制成碗狀形沱茶,經昆明運往四川省重慶、敘府(今宜賓)、成都等地銷售,故又稱敘府茶。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云南沱茶生產數量和質量有了新的發展和提高,暢銷全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