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茶樹是南方喜溫作物,引種到北方后由于冬季干旱少雨,低溫時間長,極易造成茶樹凍害,導致茶葉減產甚至絕收。”如何克服越冬凍害,改善茶樹種植環境,提高茶園溫濕度,是曾經困擾袁洪剛的難題。
為從根本上解決凍害,袁洪剛主持的“茶樹抗寒單株篩選研究”,借用日本臘梅抗凍研究方法,首次制訂了茶樹抗寒評定體系;“茶樹速成高產‘區田’栽培技術試驗研究”,改變了茶樹種植5年后才有產出的模式,創出了“一年種,二年摘,三年畝產超百斤”的北方栽培新技術;“山東茶區無公害茶葉生產技術研究”,使無公害茶葉生產走在全國前列;“3S技術支持下的山東茶樹適生環境評價與區劃研究”,利用衛星定位、遙感、信息處理等系統對山東茶園生態環境進行科學評價;“山東系列高檔茶開發研究”,研制出以“碧芽”、“臥龍劍”為代表的系列高檔茶,被譽為“江北第一茶”,填補了山東無名優茶的空白。
在袁洪剛主持研究的70余項茶業科研課題中,有7項獲省科技進步獎,科技成果轉化率達90%以上,促使全省茶葉快速發展,茶園面積增加了30%,茶園畝產值也翻了一番。袁洪剛也成為北方茶葉學科的學術帶頭人,并被評為省首批“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