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洱是原普洱府駐地,早在唐代它就是普洱茶的產銷地和集散中心,更是茶馬古道的源頭,商賈云集,馬幫不絕的重鎮,普洱茶便由其地
茶法[Tea decree in ancient China] 古代政府管理茶葉生產、運銷、稅收的法規。唐建中元年(780),德宗采納戶部侍郎趙贊議,稅天
茶民起義[Tea farmer uprising] 茶商和茶農反對封建統治者而進行的武裝斗爭。自唐朝中期開征茶稅以后,給茶民帶來沉重負擔。國家
三說法[Three taxes decree] 宋代茶法之一。在宋代史料中,三說法有多種含義。①沈括所言三說法:指博糴、便糴、直便三說。極邊
茶法十二條[Tea tax decree] 唐宣宗時制定的茶法。唐自貞元九年(793)開征茶稅以后,隨稅額的增加,茶稅在唐代財政收入中也日顯重
貼射法[Discount decree] 宋代茶法之一。始于太宗淳化三年(992)劉式、薛映,天圣元年(1023),由三司使李諮進一步完善推行。目的
四說法[Four taxes decree] 宋代茶法之一。指以茶、鹽、香藥、緡錢四物償付人中河北邊地糧草價值的制度。慶歷八年(1048)至皇祐二
見錢法[Cash decree] 宋代茶法之一。是貼射法的繼承和發展。景祐三年(1036),三司使孫居中,在知樞密院事李諮的支持下,請行見錢
通商法[Trade decree] 宋代茶法之一。嘉祐四年(1059)至崇寧元年(1102)實行于東南地區。四十余年間,東南茶除福建蠟茶仍禁榷外,
合同場法[Contract-concluding place decree] 亦稱政和茶法。宋代茶法之一。政和二年(1112)五月,由宰相蔡京制定頒行,共四十一